2024年是国家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突破之年,是山东能源集团拓展重组整合成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深化之年。回望这一年,山东能源集团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干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职工群众关切的实事,书写了山东能源集团改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年终特别策划【2024·山能这一年】推出综述⑦:《重点项目“加速跑” 汇聚发展“强动能”》。
重点项目是推进重大战略、落实重大任务的重要载体。山东能源集团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新旧动能转换、能源安全供应、新兴产业转型的主阵地,进一步树牢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紧盯项目谋划、要素保障、调度推进等关键环节,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的提速增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024年,山东能源集团10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
陆续投产 加速产业提量增效
2024年7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套3000吨级OMB粉煤加压气化炉,在兖矿能源鲁南化工一次投料成功并投运,助力鲁南化工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正式投产,填补我国在劣质原料煤气化技术领域的空白,对化工装置原料煤的升级利用、清洁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己内酰胺广泛应用于齿轮、轴承、管材、医疗器械等制造业,气化炉是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的关键设备。相比上一代水煤浆气化炉,3000吨OMB粉煤加压气化炉可节省10%以上煤耗,15%以上的氧耗,有效气成分提升6%~7%,粗渣中可燃物最低仅为0.1%,碳转化率超过99%,基本实现了煤炭的“吃干榨净”。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兖矿能源鲁南化工联手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延长高端化工产业链条,促进科技成果工业化应用,以大型煤气化平台建设拓展氨基和醇基两条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
位于东平县彭集街道的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二期项目,三个蓝色煤棚已建成150万吨静态储煤能力。2024年底二期项目建成后,整个园区煤炭静态储备能力将达到2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多万吨。这将为保障山东省能源供应,打通“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南货北调”大通道,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铁路、港口、陆路联运,园内“换乘”,运输成本更低。“以前山西的煤炭运到山东来特别是运到鲁西地区,主要是通过汽运,每吨运费要200多块钱。现在通过铁路运输到鲁西地区,只需要160多块钱。而水运素来具有运量大、成本较低等优势。从物流园出发,往西到东平湖,经过东平湖航道进入京杭大运河,沿着运河就可以一路向南开到长江。尤其是随着经济回暖,企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山东内河航运能力逐渐释放。”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峰介绍。
2024年,山东能源集团鲁新煤矿、万福矿井、新疆煤化工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红墩界电厂、30万吨高性能玻纤智造项目一期工程、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等11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其中,新增煤炭产能800万吨/年、电力及新能源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化工产能86万吨/年、新材料产能17万吨/年、煤炭储备能力150万吨。
一体推进 加速产业全面起势
10个新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这是2024年山东能源集团新开工重点项目交出的成绩单。围绕主责主业,一批体量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重点项目,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9日,“蒙煤入鲁”重点项目——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年产500万吨油房壕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开工,这是蒙鲁两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合作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生产优质煤炭500万吨,实现营收19亿元,将为打通“蒙煤入鲁”渠道再添新动力。同时,西北矿业与庆阳市及华能甘肃公司三方签订沙井子中部煤田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6月,西北矿业通过摘牌竞拍方式成功并购天竣公司55%股权,并签订了《产权交易合同》;8月26日,沙井子中部煤田项目完成股权变更手续,千万吨煤炭项目成功落地甘肃。
山东能源集团的鲁新煤矿复工复产项目,同样也跑出了加速度。他们严格按照山东能源集团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把手续办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挂帅,工作专班盯上靠上,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打破常规、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紧盯关键人员、抓住关键环节和办理节点,有效突破制约瓶颈,手续办理捷报频传跑出“加速度”。在2024年10月22日,鲁新煤矿顺利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该矿各项手续齐备,正式转为生产煤矿。
“正式生产后,我们将按照‘资源可靠、技术精准、回采提效、掘进提速、安撤科学、系统保障’工作原则,坚持科技先行、技术保安,建立符合矿井实际的防灾治灾体系,加快推进系统完善、装备升级,建设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和主辅运系统,全力打造‘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鲁新煤矿党委书记张升壹说。
2024年以来,山东能源集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能源安全供应、新兴产业转型,安排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竣工验收9个,建成投产11个、开工10个,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做强做优 加速产业清洁高效
甘拢地区的最低气温已是零下5摄氏度,但在山东能源集团甘肃灵台电厂建设施工现场,却是一篇热火朝天的繁忙有序景象,建设者们面对低温环境,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按下电厂项目建设“快进键”。
灵台电厂是山东能源集团电力集团在甘肃省投资建设的大型百万千瓦级电厂,也是“陇电入鲁”特高压输电通道重要的配套调峰和支撑电源项目,该电厂作为电力集团首个智慧电厂标杆进行设计。他们锚定建设“安全稳定、灵活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和谐”的现代化智慧电厂定位,聚焦聚力,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建成国内最高的195米钢结构间冷塔双塔。
据了解,该项目2025年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消纳煤炭约439万吨,产值达30亿元以上,将极大增强陇东新能源外送至山东的调峰及保供能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灵台电厂借助智慧工程管控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移动应用,实现工地的实时监控、设备信息的共享和安全数据的深度分析。通过智能分析,能前瞻性地辨识潜在安全风险,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山东能源电力集团灵台电厂执行董事李建新说。
在位于泰安的新泰电厂,2024年6月25日,2台6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项目在这里落地,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个保障、两个优化”主体责任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的示范项目。
“这是山东能源集团与泰安市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地企融合加快资源开发、共同推进能源保障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介绍。该项目属于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替代新泰市现有小型机组,承担新泰市城区供暖、新能源调峰、电力供应支撑职责,供暖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工业热负荷200吨/小时,年发电量约54.12亿千瓦时,年供热量约934万吉焦,提高新泰市民生供暖质量、新能源发展潜力和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优化新泰市能源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2024年,山东能源集团准确把握煤电从主力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型趋势,聚焦提高电力稳定供应能力,加快推进新泰电厂、灵台电厂、红墩界电厂等建设,做优“蒙电入鲁”、拓展“陇电入鲁”输电通道建设,紧盯新疆、青海等“外电入鲁”规划,加速推进煤电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保障电力能源供应安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山东能源集团将聚焦全年目标任务,抢抓施工“黄金期”,以项目推进的“稳”和“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和“优”,奋力夺取全年重点项目攻坚奋战“满堂彩”。